问答题

案例: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"二氧化碳"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。[问题与情景]如下图装置,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,观察实验现象。问题: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?②通过实验,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?③请你猜一猜,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?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。[假设]学生根据已有经验,提出假设:该气体为二氧化碳。[设计实验进行探究]小组讨论。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,组织交流、评价实验方案,选出可行性方案。包括: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;二氧化碳能溶于水。[实验1]一个两端(均有纸筒)已平衡的天平,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,观察天平的倾斜的方向。[实验2]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,立即旋紧瓶盖,振荡,你会看到什么现象。[汇报实验结果]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;瓶子变瘪。[对结果进行分析]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;二氧化碳能溶于水。[补充实验]如下图,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,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,观察实验现象。问题: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?请你大胆进行猜想。猜想: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。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。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,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。……[设计实验]请根据自己的猜想,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。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。[实验3]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;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;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:(1)实验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,说明________________。(2)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。(3)试说明中学实验有哪些功能。

【参考答案】

(1)将干燥的石蕊试纸直接放到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,无现象产生;将石蕊试纸直接放入盛满水的瓶子中,无现象产生;将湿润的......
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
相关考题

问答题 案例: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,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。 【试题】已知,在Mg(OH)2悬浊液中滴入一定量的饱和NH4Cl溶液,发现浑浊变澄清。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解释。 【测试结果】甲情况:有48%的同学认为NH水解显酸性,使得氢氧化镁溶解;乙情况:有52%的同学认为,NH和OH+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·HO2,使得氢氧化镁溶解 试根据以上信息,回答下列问题: (1)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乙情况的分析是合理的,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。 (2)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。结合上述案例,试列出化学教学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?

问答题 案例:下面是某教师讲授"空气"的教学片段。[直接引入]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,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--空气。[问题1]空气无色无味,不易觉察,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?[设计实验]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。[问题2]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,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?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?[得出结论]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,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、CO和水蒸气。[问题3]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的体积分数。前后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,相互讨论,4分钟后,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。参与学生讨论,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,适时给予引导、点拨,激励性评价。估计学生会认同"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",准备实验用品,让学生演示。提供出错机会,让实验说话,引导分析原因。[设计实验]学生自行设计并交流,得出较好的方案并自己动手做。[发现与探究]实验结果是氧气约占空气的20%,与科学家的结论相差甚远。为什么呢?[重新设计实验]学生猜想、分析推理,归纳出选择可燃物的原则,完善实验方案。[演示实验]教师演示课本上实验。[讲述]简介空气发展史。最后交流总结并布置作业。问题:(1)该教师采用哪种形式来组织化学教学内容,并如何创设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?(2)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设计了科学探究活动来加强实验教学?

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,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。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。 【试题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) A.10%的食盐溶液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.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,则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C.聚乙烯是一种无毒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,可以用于食品包装 D.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 【考试结果】42%的学生选择错误答案A或B。试根据上述信息,回答下列问题: (1)本题正确答案是____。 (2)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。 (3)如果你要讲评本题,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