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 一位老师在教《赤壁之战》时,听一学生把“船帆”读成了“帆船”,就示意学生,重新读这一小段话。 生:(读)这一天,东南风很急,江面上波浪滔天。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,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:“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,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。”曹操定睛一看,果然有一队帆船(误读“船帆”)直向北岸驶来…… 师:孩子,你读错了一个词语,前面用的是“船帆”,后面用的是“帆船”,为什么不能两次都用“帆船”呢?我们可以讨论讨论。 生:用得重复就不美了。 师:真的是这个原因吗? 生:“船帆”与“帆船”是不一样的。“船帆”讲的是船上的“帆”,“帆船”讲的是有“帆”的船。 师:噢,兵士看到的是“船上的帆”,曹操看到的是“带帆的船”。 生:我想兵士看时一定是离得很远,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帆,而曹操看时,他看到了带帆的船,说明船离得很近了。 生:我也明白了。曹操先站在船头迎风眺望,还没有看见什么,兵士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,但是东南风很急,一眨眼工夫,曹操定睛一看,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,可以看出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。 师:你太会读书了,补充得更棒!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: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了“天时”——东南风。 这位教师的教学体现了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哪一种教学原则?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。
问答题 联系实际,试论述课程一般结构形态与发展变化。
问答题 联系实际,试阐述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