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项选择题
据《魏书》记载,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“爵无禄”,484年,孝文帝规定“户增调三匹、谷二斛九斗,以为官司之禄”。还规定“禄行之后,赃满一匹者死”。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()。
A.规范赋税制度
B.推行汉化政策
C.加强集权
D.整顿吏治
点击查看答案&解析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“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,而是大玩技巧,迂回曲折。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……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、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。”下面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()。
A.制定官吏俸禄制
B.设立三长制
C.迁都洛阳
D.移风易俗 -
单项选择题
清代史学家赵翼在《廿二史札记》中说:“盖帝优于文学,恶本俗之陋,欲以华风变之,故不惮为此举也。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。”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“汉化”政策()。
A.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,削弱了北魏的兵事力量
B.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,产生离心力
C.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,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
D.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-
单项选择题
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,近年来学术界形成了不同观点。第一种观点认为,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立国前一千年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时期;第二种观点认为,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是在夏代;第三种观点认为,中国文明起源进程肇始于龙山时期而完成于夏商周三代初期。这种学术分歧是因为()。
A.学者个人学术水平的差异
B.学者对传世文献的理解不一
C.学者所见考古资料的差异
D.学者对文明标准的看法不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