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案例分析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,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。字有直指的意义,有联想的意义。比如说“烟”,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。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,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,鸦片烟榻,庙里焚香,“一川烟水”,“杨柳万条烟”,“烟光凝而暮山紫”,“蓝田日暖玉生烟”„„种种境界。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,有如月轮,明显而确实;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,有如轮外圆晕,晕外霞光。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,变化莫测。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,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,尤其是在诗方面。直指的意义易用,联想的意义却难用,因为前者是固定的,后者是游离的;前者偏于类型,后者偏于个性。
这段文字选自哪位作者哪篇文章?
【参考答案】
选自朱光潜的《咬文嚼字》。
点击查看答案
相关考题
-
多项选择题
汉乐府中有些诗歌取材于民间故事,《陌上桑》就是其中一首,这首诗所取材的民间故事一共有三个,分别是()
A.赞美女
B.桑林戏
C.嫁美女
D.恶太守
E.夸女婿 -
多项选择题
主要采用类比表现手法的文章有()
A.《我与地坛》
B.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C.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
D.《蚂蚁大战》
E.《西湖七月半》 -
单项选择题
下列作品中,旨在表现古老中国正在发生现代化转折的是()
A.《都江堰》
B.《哦,香雪》
C.《宝黛吵架》
D.《金鲤鱼的百裥裙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