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项选择题
春秋末年,设立在国都的“国学”和诸侯封地的“乡学”难以为继,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。边鄙之地的文化繁荣起来,身为夷人的郯子到鲁国大讲礼乐,使鲁人自愧不如。这些现象说明当时()
A.宗法秩序土崩瓦解
B.学术下移局面出现
C.地方官学开始设立
D.礼乐文明日渐式微
点击查看答案&解析
相关考题
-
单项选择题
今甘肃河西地区的沙漠带西沙窝曾是绿洲,在西汉时是防御匈奴、置戍屯田的前线。考古发现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、沟渠遗迹,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。据此可知西沙窝遗址()
A.见证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
B.是研究中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史料
C.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证据
D.是西汉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 -
单项选择题
考古研究表明,西周初期,作为殷遗族氏和商文化重要标记的金文族徽铜器分布较为分散,其名称、类型也大多与商代晚期相同;但到了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墓葬中,有些铜器已不见族徽,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周礼“重食”的特征。这表明()
A.殷商遗民丧失本族特征
B.周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
C.西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
D.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-
单项选择题
据史书记载,汉武帝后期颁布《沈命法》:“群盗起不发觉,发觉而捕弗满品者,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。其后小吏畏诛,虽有盗不敢发,恐不能得,坐课累府,府亦使其不言。故盗贼浸多,上下相为匿,以文辞避法焉。”这表明,武帝后期()
A.酷吏治国效能减退
B.皇帝权威遭受冲击
C.土地兼并激化矛盾
D.官员腐败效率低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