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题
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。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,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、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,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、自卑、需要锻炼的学生。
在观察中我发现,有个女学生很特别:性格孤僻,不敢与人正视,总是一个人发呆。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,该生在初中时活泼、开朗,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,学习名列前茅,尤其擅长作文。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,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,三番五次遭到班主任严厉的批评,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。在随后的考试中,由于成绩不理想,班主任又旧话重提,并以“你做什么都不行”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。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,学习成绩每况愈下,并经常自责,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。
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,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、鼓励她担任宣传委员,但她执意拒绝了。为此,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,并宣布:“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,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,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。”在此后的日子里,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:把她的演讲稿、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,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。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,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“新蕾奖”。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,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,也能听到她天真、爽朗的笑声了,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信。第二个学期初,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“站”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,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。
问题:结合材料分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。
【参考答案】
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、个别差异出发,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,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,获得最佳的发展......
(↓↓↓ 点击下方‘点击查看答案’看完整答案 ↓↓↓)
点击查看答案
相关考题
-
问答题
杜小康的“孤独之旅”给你什么启示? -
问答题
《沁园春·长沙》是毛泽东著名词作之一,其中有很多关于长沙秋景的描写。如果你是老师,现在要给学生教授《沁园春·长沙》这一课,你怎样设计课堂导入? -
问答题
下面是《陋室铭》一课的提问教案设计,请作简要评析。第一组提问:1.粗读课文后,同学们对“陋室”总的印象如何?(“陋室”不陋)2.“陋室”为什么“不陋”?(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”)3.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?(“德馨”)第二组提问:4.作者的“德馨”表现在何处?“苔痕上阶绿”至“无案牍之劳形”5句)5.(讲析“苔痕”两句的环境、两个用得好的动词、写景的顺序之后)到这里来的人多吗?(不多。从“苔痕上阶绿”可以看出)6.到“陋室”来的人不多,到底是些什么人呢?(“鸿儒”)7.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?(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、高雅之士,以显出自己“德馨”)8.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?(调素琴,阅金经)9.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?(高雅)(教学中顺势板书:景、友、趣)第三组提问:10.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“陋室”,为什么又写“诸葛庐”“子云亭”?(以“庐”“亭”比“陋室”,以“诸葛”“子云”自比)11.作者自比“诸葛”“子云”的目的何在?(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)12.那么,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?(有远大抱负)13.由此看来,这一句在表意上是“蛇足”还是更进一层?(更进一层,是“德馨”的深化)14.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?(“唯吾德馨”)(讲析中穿插诵读、背诵训练)第四组提问:15.同学们能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吗?16.同学们愿意欣赏仿铭新作吗?……
